【本期文章导读】
孩子厌学应该怎么办
家长引导孩子这样学习,掌握以下学习方法和策略,有效性更强
1. 如何理解和帮助厌学、拒学的孩子
2. 萨提亚曾经说过,每一个人都在竭尽全力地活着。作为父母,我们感受到我们自己生活的压力,但经常我们忽略了孩子也在承受在压力,他们也在努力地活着,如果可以,他们不会选择拒绝学习。因为最近在临床接诊太多休学的孩子,看到了家长在这个过程中的困惑和无助,也看到了孩子们委屈和无奈,所以想连续做几期科普,希望能够给有类似问题的家庭带来一些帮助如何解决孩子厌学。
3. 疫情上网课之后因为厌学、拒学求诊心理科的孩子明显增多,家长都认为是因为网课让孩子有机会接触手机,对手机成瘾、学业荒废才没法上学如何应对厌学的孩子。这确实是一个最为表观的原因,但从我们和孩子的工作过程中,发现孩子厌学、拒学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很复杂的。
4. 归纳几点,首先要排除精神疾病,焦虑、抑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是导致孩子学业困难、学习效率低下、无法坚持学习的常见原因;其次是人际关系问题,社交恐惧、遭受校园霸凌、无法融入集体、自我评价低、担心被拒绝、和老师关系困难等,都是孩子拒绝去学校的常见原因;再次是学业压力大,父母期待过高、管教过于严格、孩子自我期待过高、苛求完美,小学到初中和初中到高中阶段的学业过渡受阻等都会导致孩子主观体验到的学习压力变大;最后要尤其需要重视的是,孩子的厌学和拒学背后经常隐藏着家庭的关系问题,父母关系不和、家庭气氛压抑、亲子关系不良等均有可能借由孩子对学习的拒绝表达出来如何解决孩子厌学怎么帮助厌学的孩子。
5. 我有一个来访,弃学在家后,精神科诊断“抑郁发作”。妈妈每天回到家就忍不住哭泣,爸爸就开始摔东西。慢慢地孩子就把自己锁在卧室里不出门,吃饭需要催促,从不洗澡到不刷牙不洗脸,孩子的生活自理变得越来越糟糕。妈妈偶尔在孩子忘记关门的时候,从虚掩的门缝里看到孩子坐在地上傻笑、抠脚丫,抠完了把手放在鼻子下闻如何避免孩子厌学。父母被孩子的异常表现吓坏了,我听了父母的描述也很担心,我开始怀疑孩子会不会是精神分裂症,但我毕竟不是儿童精神科的医生,为此我专门请教了我在儿童精神科的同学,他们也说不能排除精神分裂症可能如何解决孩子厌学。
6. 我和孩子面谈后,虽然孩子的言行确实有幼稚的表现,并且抑郁的体验不深刻,但还是能够正常交流,也没有引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依据不足。我对家长的焦虑进行了处理,从那天晚上开始妈妈回家不再哭泣,父亲不发脾气,父母尽可能创造家庭中一种轻松的氛围,第三天孩子就主动打开房间的门去洗澡了,开始和父母坐在一起吃饭,并且恢复了自我卫生料理,慢慢开始能够帮着父母做一些家务活。经过一个学期的休学治疗,当恢复上学不再成为家庭中唯一讨论的话题后,孩子开始能够自己思考未来的安排,并在第二学期开学后主动提出结束休学去上学孩子厌学如何解决。从这个个案身上,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在孩子陷入困难时,家长保持稳定比一切其他帮助都来得重要如何防止孩子厌学。
7. 谈到父母保持稳定,不仅仅指父母保持稳定的情绪,处理自己的焦虑,能够不要在孩子面前对孩子的现状表达惊慌失措或失望透顶的态度,能够有能力继续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还必须谈到另一端的矫枉过正,完全放弃父母的权威引导身份怎么帮助厌学的孩子。
8. 我曾经和我儿童精神科的一个同学聊天,她说她最害怕的就是家长在孩子生病后突然态度有了180度的转弯,从对孩子无孔不入的严苛监管者变成无微不至的察言观色的仆人;从铁腕算计孩子每一分每一秒的学习时间变成小心翼翼的伺候孩子每一个要求;从不遗余力不加掩饰地表达对孩子的不满以及提出更高的标准变成任凭孩子打骂都陪笑脸,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的生病、厌学拒学成了要挟父母的手段,因为继发性获益孩子反而留恋生病的状态如何解决孩子厌学如何快速彻底解决孩子厌学。
9. 我有一个来访跟我说,她不敢好起来,因为她怕好起来父母又会恢复之前对她的态度孩子厌学如何解决。还有一个来访跟我说当父母不再对他有任何要求时,他内心感到极度恐慌,他觉得父母是彻底对他绝望了,他不知道父母还能忍受他到什么程度,他担心父母最后会因为不耐烦抛弃他。于是他各种折腾父母包括打骂父母,只是为了确定父母不会抛弃他的底线在哪里。而每一次他和父母发完脾气后,特别惶恐不安和内疚自责,他就会退行到婴幼儿阶段,要求和父母一起睡觉。因此我的同学在每一次接诊新的孩子时,当父母询问他们该做些什么时,她都会跟父母说:你们先保持原状,等我把药物调整到位,等孩子状态恢复得差不多了再一起讨论孩子需要父母做什么孩子厌学应该怎么办。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都是老师布置什么,自己回家做什么,或者在家长指导的情况下,有目标的进行学习,但是如何让孩子自主学习,掌握一些学习策略呢,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有以下原则如何避免孩子厌学。
具体来说,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学的条件主要表现为:
(1)有知识背景; 孩子已有的知识水平
(2)自我效能感;心理性因素的观测
(3)元认知发展水平;自我认知
(4)练习情境的相似与变化;环境的重要性
(5)有一套外显的可操作的技术。容易上手的方法
1.主体性原则【至关重要】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学习策略教学中应该发挥和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
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孩子要想学好,必须发挥孩子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能靠家长和老师逼着学,平时注意习惯性地养成怎么帮助厌学的孩子。通常低年级就要注意训练,因为低年级知识难度较为浅显,正是习惯养成的最好阶段。
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依赖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靠外界的督促并不长久,离开家长的看守,会变本加厉地偿还,特别是青春期更会叛逆孩子厌学应该怎么办。
发挥主观能动性
2.内化性原则【是否真的吸收了?】
什么是内化性原则呢?好多教师和家长平时也很费力,给孩子讲解题目相当认真,孩子听的时候也认真,通常是一道题目讲懂了,但是换一个类型的其他题目,就又不回了,这就是典型的没有内化,没有变成自己的方法,俗话说就是死学,生搬硬套如何快速彻底解决孩子厌学。
方法: 孩子以后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尝试各种学习策略,看看班级里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熟练掌握并达到自动化的水平,从而能够在新的情境中灵活应用。
3.特定性原则【学霸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
比如很多种记忆方法只是单纯的记忆,像记忆圆周率几百位,但是结合我们的文科学习,大部分根本不实用,没有结合场景化,去理解。
找到自己的记忆方法才是最合适的
所以孩子在学习策略中,一定要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类型。同样的策略,不同的学生使用起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学习。
4.生成性原则
生成性原则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的材料重新进行加工,产生某种新的东西。
什么意思呢?就是孩子听课时,首先以听为主,因为要多理解,上课笔记需要课下进行总结。上课如果不听,只会埋头记笔记,那样适得其反,真正需要理解的内容,一点没有吸收,这是大忌。
上课记笔记一定要有重点
那问题就来了,难道只听课不去记笔记吗?那也不对,就需要记住重点,框架!有针对性地记!有的孩子比较懒惰,没有针对性,课下直接把老师上课的课件给抄写一遍,这就是没有生成自己的东西,别人的东西再好,但是没有自己的思维导图,没有转化自己的东西。所以这样的学习效果就差,自己大脑没有思考的阶段,没有内化吸收总结的阶段,永远学不好。
5.有效监控原则【元认知的体现】
这一点可以说非常重要,有些家长不知道什么叫元认知,所谓的元认知就是孩子在学习之前,肯定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是经过阶段测试后,像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我们的成绩如何?那就要检测我们所采取的学习方法了,我的方法到底合适吗?成绩好差直接说明我们方法是否得当!看好了继续适应,考不好,再摸索改正,就像炒股懂得及时止损。
效果怎么样,考试分数决定
所以有效监控原则,一定要及时跟踪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之间的关系上,监控自己使用每种学习策略所导致的学习结果,以便确定所选策略是否有效。
6.个人效能感原则【心理因素非常大】
所谓的个人效能感原则是指孩子在执行某一任务时,对自己胜任能力的判断和自信程度,它是我们影响学习策略选择的一个重要动机因素。
什么意思呢?就是孩子在接受成功和失败后的心理,决定他未来奋斗的动力。
所以家长在面对孩子这种情况时,除了找到失败的因素,这个时刻更需要做的是开导,帮孩子梳理心理问题,一定要鼓励孩子,做孩子的朋友,知心大哥大姐。孩子会更有动力,坚持下去。
家长引导孩子这样学习,掌握以下学习方法和策略,有效性更强
家长引导孩子这样学习,掌握以下学习方法和策略,有效性更强
对于孩子厌学应该怎么办的问题,以上都有详细的解答和解释,可能内容有点多,大家要耐心看完,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娱乐,请勿盲目轻信迷信。文章版权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